王能东
时间:2015-03-20
一、姓名:王能东
二、基本信息
1.出生年月: 1966年9月
2.学 位:哲学博士学位
3.职 称:教授
三、教育经历
1984年——1988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学习,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6年——2000年,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习,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2年——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四、工作经历
1988.07-1995.02,毕业分配到政治与行政学院(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系)任教。1994年10月晋升为讲师;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14年晋升为教授。1995.02-2003.12,任政治与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2004.01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2011.04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五、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教育学。
六、参加学术团体情况
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
七、标志性成果或获奖情况
(一)主要课题
1.主持教育部“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闲暇教育研究”(2002-2004)。
2.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科技文化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2005-2007)。
3.参与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改进与创新”(2005-2007)
(二)代表性论文及出版教材
1.《技术生存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社会发展合理性的哲学研究,(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3.《当代世界科技教育的发展》载邱观建主编《形势与政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4.论作为实践智慧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9。
5.论大学科技心理素质教育,《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6.论实践的技术化及其效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04。
7.社会合理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8.实践生成论:对技术否定性效应的一种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1。金吾伦《复杂适应系统中的生成观念》科学技术哲学2007年11期整体转引。
9.邓小平社会认识方法论及其意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科学文化精神与科学教育,《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11.新的科学教育范式及其对科技进步的意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7。引证文献2篇。
12.精神生产中到底有无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13.在“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保持张力——世界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启迪,《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1。
14.科学文化与人的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5.闲暇教育及其教育学意义,《理论月刊》2003/10。引证文献13篇。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01观点转载
16.现代反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文化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08。
17.信息时代的学校德育目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7
18.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剖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06。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108全文转载
19.现代反科学思潮及其合理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01。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106摘要转载
20.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初探,《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
21.闲暇教育:大学德育创新的新视角,《北京教育》200904
22.师德师风建设亟待全面加强,《学习月刊》2009、16
23.自反性现代性理论述评,《国外理论动态》2009、07
24.生态文明: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03
25.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6.技术生存的自反性与生存方式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三)获奖情况
先后获武汉市社科成果三等奖,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成果优秀奖等。
八、联系方式
E-mail:wangnd@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