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暑期社会实践】理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我院“理工在石泉的故事——来自一线的观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石泉县

时间:2023-07-03  


为深入了解武汉理工大学助力陕西省石泉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成果,挖掘理工与石泉的故事,7月2日,我院“理工在石泉的故事——来自一线的观察”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陕西省石泉县走进中池镇理泉桥、石泉县天成丝业开展专题调研,并对武汉理工大学派驻堰坪村第一书记刘小刚进行采访。

石泉致富桥:中池镇理泉桥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武汉理工大学捐资在石泉县中池镇堰坪村建设理泉桥,自2022年6月大桥建成后,迎池河两岸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有效带动特色富民产业发展。7月2日,实践队员马向远、彭钰琪通过与当地居民、负责人沟通,了解到理泉桥的建设初衷与过程,真切感受到理泉桥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这座桥让我们离外面的世界更近了。”这是村民们最切实的感受。理泉桥结束了堰坪村只有一座单行小桥连接外界的历史,农产品销售和招商引资走上了快车道,为堰坪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地的“致富桥”“连心桥”。

堰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小刚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堰坪村委会,实践队员见到了武汉理工大学派驻堰坪村第一书记刘小刚,实践队员彭钰琪、马向远与刘老师围绕武汉理工大学对口帮扶石泉县堰坪村情况、村内产业现状、刘老师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访谈。“我是主动提出要到堰坪村来的,我们做的工作要让老百姓满意才行。”基层工作不同于学校工作,是服务群众的最前线,也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最深的最后一公里。来到堰坪村一年多以来,刘小刚扎根基层,落实了一系列产业帮扶政策,他的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在堰坪村的山水之间,留在堰坪村百姓的心中,借助武汉理工大学的力量切实改变着堰坪村的面貌,也让理工精神在这里落地生花。

蚕桑丝绸:天成丝业

桑满田园,丝织锦绣。石泉县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从“鎏金铜蚕”的历史走来,石泉县重视蚕桑,将蚕桑产业作为石泉县的特色产业,天成丝业从依赖人力到依靠技术设备,是石泉县加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7月2日,实践队员彭钰琪、李嘉艳、康霄旸、江雨雯来到天成丝业调研,围绕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与负责人展开交流。“宣传展销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对此,武汉理工大学邀请天成丝业负责人到校进行展销,同时武汉理工大学定点采购蚕丝,发动教职工、各地校友会及校友支持和采购,不断扩大石泉蚕丝的销量与知名度,以消费帮扶石泉县产业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武汉理工大学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和校友优势,组织精干力量参与石泉县工作,投身乡村振兴,践行使命担当。下一步,实践队员将持续开展调研,追寻石泉理工足迹,讲好理工在石泉的故事,激励一批又一批武汉理工学子践行“卓越”精神,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新实践。

(通讯员:马向远、彭钰琪  编辑:余沁芳  审核:黄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