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学堂·思睿读书会】哲学学科点第二十三期读书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2-11-16
11月15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科点第二十三期“思睿”读书会在东院教四楼1204会议室举行。读书会由2021级研究生马旭锦主持,2021级研究生聂傲雪主讲,哲学专业2021级、2022级研究生参加,吴琳老师莅临指导。
本期研读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该书共分为“物与作品、作品与真理、真理与艺术”三个部分。关于“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是一个“艺术之谜”。在该书中,作者并没有想要解开这个谜,而在于认识这个“谜”。在海德格尔看来,根本不存在一个关于创作之谜的谜底,即所谓的艺术创作之规律。同样,对于艺术之谜,既不可能有谜底,更不需要这种谜底。海德格尔强调,他决不是去解这艺术之“谜”,也不是想去说这个“谜”是什么,而是为了进入谜,让谜成为谜。马丁·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艺术不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关于近代美学和艺术哲学中的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个别与一般、具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等各式对立范畴之间的统一,也不是关于审美价值论。艺术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者,而是世界与大地争执这一历史性事件,它相关于存在之真理。
聂傲雪同学首先对作者及该书总体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依据书中内容,她首先阐述了“物品是什么”,明确了物品是属性的承载物,是感官的集合,同时也是形式与质料的合成物。她引入梵高的油画作品《农鞋》,揭示了农鞋与大地的关系,回答了物与作品的本质内涵。其次,她通过神庙这一建筑作品,说明了所有的艺术作品是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大地。最后,对真理蕴含于作品的原因及艺术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文本解读。
主讲人分享结束后,现场同学积极讨论。大家围绕该书的哲学背景、思想史线索、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巨大影响等进行深入探讨,同学们还对“艺术作品的本源是什么”“大地与世界的关系”及“神庙为什么会有民族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吴琳老师对本期读书会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她首先高度肯定了读书会的意义,高度肯定了聂傲雪同学的讲解,并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补充。针对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了细致的回答。最后,她倡导同学们广泛阅读哲学家的经典著作,汲取书中思想,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哲学思维。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经过两个小时的读书交流,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 通讯员:王姝贤 编辑:焦镜 审核: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