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学堂·思睿读书会】哲学学科点第二十六期读书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3-05-15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号召,利用图书馆资源、空间和平台优势,合力推进“书香校园·文化理工”育人文化氛围,5月11日晚18:30,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东院图书馆于图书馆203多功能会议室联合共建举行了哲学学科点第二十六期“思睿”读书会。读书会由2022级研究生王姝贤主持,2022级研究生陈姿和、刘嘉悦主讲,哲学专业2021级、2022级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吴琳老师莅临指导,图书馆东院分馆馆长岳巧云应邀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本期研读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该书共十卷,集中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等问题。书中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的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目的——求善,任何事物都具备适合本性的功能——为善。人生最高目的是求得至善,至善就是幸福。求得个人善是伦理学目的,求得社会的群体善是政治学目的。
在本期读书会中,同学们集中研读了该书中的第一卷【善】,第一卷包括“善作为目的”、“最高善与政治学”、“幸福作为最高善”等十三个章节。陈姿和同学首先追溯了“前亚里士多德时期哲学家关于善的思考”,接下来介绍了“善作为目的”相关内容,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人类行动的目的,一类目的不同于产生它的行动,另一类目的就是行动本身。然后,依据文本内容,陈姿和同学详细阐述了最高善作为“因自身之故”而欲求的目的,实际上是与自足的幸福等同的;政治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行动能够实现的最高的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们是由他们过的生活来判断幸福的,并把人的生活划分为享乐的生活、政治的生活和沉思的生活三种类型,那么,一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强化了他要去过这种生活的动机。刘嘉悦同学对书中第一卷后半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在这部分内容中,亚里士多德确实相信人类行动有一个最高的善,那就是幸福。他强调,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他将幸福确定为生活得好和做得好,生活得好这一部分很好理解,他在这里则主要是强调“去做”,也就是强调“行动”对于幸福的重要。此外,刘嘉悦同学还介绍了关于“幸福的获得”“在世幸福”“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等内容。
主讲人分享结束后,现场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围绕“善”“幸福”等关键词展开提问和讨论。同学们提出德性与幸福、政治学的性质、是否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政治学等问题,从而引人深思。随后,吴琳老师对本期读书会进行了点评,首先,她对同学们的讨论作了补充,并对书籍内容作了凝练的总结。其次,她高度肯定了读书会的意义,并建议同学们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阅读经典著作,从而获得不同的感悟,在与书籍的互动中收获更为丰沛的青春。图书馆东院分馆馆长岳巧云号召大家多利用图书馆海量的资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读书交流,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此次读书会通过与东院图书馆合作共建有利于促进同学们亲近图书馆、亲近书籍,养成多读书、多思考的良好习惯,进一步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化氛围,构建书香校园。
( 通讯员:王姝贤 编辑:焦镜 审核:吴琳)